九江市非公有经济组织党工委抓好“三支队伍”建设 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发布时间:2013-09-05 来源: 【字体:

  九江市非公有经济组织党工委自2011年11月正式在市工商联挂牌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克服人手少、经费紧等诸多困难,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市县两级党工委在建章立制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出台了党员发展办法,规范了基层组织开展活动制度以及各项工作流程等内部规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非公党建的现状来看,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各级非公党工委机构有待于进一步健全,非公党建工作长效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非公党建队伍的教育培训亟待加强等。我认为,创新发展非公党建工作,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是前提,抓好非公企业主、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和非公企业党员“三支队伍”建设是关键。

  一、   同心同向,取得非公企业主的大力支持

  非公党建工作与其他领域的党建工作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非公党建从来就脱离不了非公企业主的理解和支持。工商联与非公党建工作从来就密不可分。2010年,中共九江市委批准成立了九江市非公有制经济党工委,与市工商联合署办公,这为非公党建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非公党建工作开展得好与坏,取得非公企业主的理解和支持非常重要。抓好非公企业主这支队伍建设,要着力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非公企业主的教育引导。做好非公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是工商联的一项重要职能和任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工商联工作的主题。针对一些企业主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怕建立党组织,影响生产经营,加大管理成本,增加企业负担的心理,要加强对企业主的教育引导,使企业主明白“企业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道理。无论什么样的所有制企业,都不能以企业所有人同意不同意作为建立党组织的先决条件,在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是一项政治工作,既有法律依据,又有制度保障。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不仅仅是经济组织,更是社会组织,在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又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也企业主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同时,在非公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骨干和模范带头作用,更是企业主一笔无形的巨大财富。对一些一时想不通的企业主,要说服教育、典型引导、排忧解难,多种方式做工作,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为党组织顺利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积极引导非公企业主参与党建工作。对一些对党有感情,对社会有责任感,关心爱护员工的非公企业主,要争取把他们发展成为党员,并让他们积极参与非公党建工作,按照“六有”标准为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施,在经费和时间上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非公企业主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利用企业党组织建设这个平台,大力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打造自己的过硬品牌,做到守法生产经营,保证职工合法权益,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实践证明,非公企业主积极参与党建工作,更有利于企业党组织顺利开展工作,同时也进一步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三是大力开展“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业主评选”活动。每年开展一次“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业主评选”活动,做到典型引路,示范推广。对那些对党有感情、积极支持党建工作的企业主,在评先评优、推荐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社会职务时,给予优先考虑,对那些对党冷漠、不支持党建工作的企业主,在评先评优、推荐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社会职务方面实行一票否决。通过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引导企业主转变观念,端正态度,积极支持非公党建工作。

  二、帮扶指导,提高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的能力素质

  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工程,关系党在新型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影响力和作用力。随着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由此而衍生的新的社会阶层和新型产业工人阶层也在不断壮大,产业工人作为我党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切实维护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和新型产业工人阶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贯彻落实“十八”精神的具体体现。近两年来,市非公党工委以抓组建扩大覆盖面、抓规范促进作用发挥为重点,非公企业党组织数量得到了较快的提高。截止2012年底,全市共建有非公企业党组织1517家,其中单独组建1092家,联合组建425家,共覆盖企业8857个,向非公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786名,派驻党组书记215名。但就目前调查的情况看,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还存在人才难选拔、能力素质不高、队伍难稳定、作用难发挥等问题。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是要选好配强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根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按照“讲党性、重品行、懂经营、会管理、善协调、热爱党务工作和熟悉群众工作”的标准,拓宽渠道,广纳人才。具备条件的在企业内部产生党组织负责人,人选确定后经上级党委批准。不具备条件的,上级党委主要领导要亲自推荐,也可以直接委任,杜绝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由企业主说了算、上级党委派不进的问题。针对人才匮乏和难选的问题,上级党委要建立党务工作者人才库,特别是要把一些退居二线的领导党员干部纳入进来。退居二线的领导党员干部一般闲赋在家,他们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会协调各方面关系,拿财政工资不会完全看老板脸色办事。起用这些老同志,既能解决人才难选的问题,还可以发挥这些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

  二是要加大对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市县两级非公党工委要制定培训计划,分批次对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和党建指导员进行培训。组织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作规程》、《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员发展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应知应会的理论知识,熟悉掌握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的工作流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党校专家教授讲课辅导,组织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到党组织活动开展得好的企业参观见学,适时开展经验交流活动。通过市统筹建立城乡基层党建远程网络互动平台,设立“支部之家”、“我为党旗添光彩”、“名家讲坛”、“先锋创绩”等专栏,及时公布非公企业党建活动信息,为广大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是要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的主动性、能动性。党的工作概括来说就是组织工作和思想工作。作为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首先要把自己定好位,开展工作起来才有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不是简单的收缴党费、召集党员开会学习文件,更重要的是做好企业主和广大党员的思想工作,取得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大力支持,引导广大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当先锋、创佳绩,积极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同时也要积极维护广大党员、职工的正当权益,在生活和工作中关心爱护广大员工,对生活有困难的党员和员工要及时给予帮助。非公企业党务工作的开展,既要让工人得到最大限度的实惠,又要让企业得到最大的效益,这就需要非公党务工作者充分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善于沟通协调,善于做好各类人员思想工作。

  三、强化管理,展示非公企业党员的风采

  非公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否发挥,发挥得好与坏,不仅仅关系到党的形象,同时也关系到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截止2012年底,全市非公企业党员有6433名,流动党员748名。从目前的情况看,非公企业党员总量不足、流动性大、整体素质不高、激励机制缺乏、制度保障滞后、党员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等不利因素。市县两级非公党工委要不断探索完善党员管理制度,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作用发挥明显的非公企业党员队伍。

  一是要摸清底数。近两年来,尽管市县两级非公党工委在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走访调查,还有很大比例的非公企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条件。一方面是党员数量少,个别非公企业不愿建立党组织。另一方面还存在很大一部分“口袋党员”、“地下党员”,致使有些党员有党员身份,却不能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还有的非公企业党员挂靠在其他行政单位党组织,没有统一纳入到非公党工委来统一管理,加之非公企业部分党员存在流动性,因此在管理上存在死角和盲区。建议把全市所有非公企业的党员统一归口到非公党工委来进行管理,非公企业党组织每半年上报一次政治实力,以便市县两级非公党工委随时掌握非公企业党员的动态、数量以及发展情况。

  二是要创新载体。去年以来,各非公企业党组织在党员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摸索和总结出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和方法,如“双培”、“双找”(把优秀企业职工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管理能手;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的开展,颁发“流动党员证”,争当“五带头党员”(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等。加强非公企业党员管理,一方面要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作规程》,规范组织生活,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另一方面要结合企业各自的特点,创新活动载体,开展一些广大党员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活动,在增强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上下功夫,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创先争优的积极性。

  三是要激励先进。党员的先进性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落实在工作上,体现在行动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活动开展要与企业紧密结合,要大力开展“我为企业献一计”、“为党旗争光,为企业添彩”等活动,努力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技术攻关有党员”。展示党员的风采,就要敢于把党员的身份亮出来,敢于叫响“我是党员,向我看齐”的口号。实行全体党员挂牌上岗,设立“党员示范岗”,真正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对那些爱岗敬业,对企业有重大贡献的党员,要通过公开栏、宣传栏、电视台、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结合“七一”、年终等时机,对优秀党员进行表彰,不断激发广大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

 

分享到:
0
打印此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