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县工商联外埠商会建设典型经验

发布时间:2013-10-10 来源: 【字体:

  加强外埠商会建设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修水县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县,全县83万人口,外出务工人员达20多万,遍布全国各地。为顺应经济发展需要和广大在外修水籍非公经济人士要求,充分挖掘县外“修水人”软性战略资源,做大做强修水人经济,修水县工商联把组建外埠商会作为新时期工商联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2008年修水县第一个外埠商会——修水县工商联(总商会)温州商会成立,首批吸收会员60人。到目前,已组建外埠商会8个(温州、义乌、广州、深圳、佛山、上海、北京和东莞商会),外埠行业商会1个(温州卫浴五金商会),处于筹备阶段的5个(九江、南昌、宁波、苏州、成都)。外埠商会为修水经济和“修水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抓基础,广调研,支持商会组建

  1.领导重视,政府支持。外埠商会作为群团组织必须接受党委的领导,寻求政府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推动各项工作。修水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外埠商会组建工作,一是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在外埠商会组建的筹备阶段,都要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县委、政府分管和联系工作的领导都要到县工商联进行调研,具体指导组建方案,县政府在组建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二是不论哪个外埠商会召开成立大会,县委、县政府都会派相关领导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同时还邀请市统战、市工商联领导及县相关单位领导前往指导和祝贺。

  2.深入调研,周密安排。外埠商会组建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本着“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原则进行,在外埠商会组建过程中,我们要始终遵循这一原则。一是深入调研,增进共识。在商会筹建前,县工商联都会积极做好建会前的调查摸底和宣传引导工作,派人多次到拟组建地进行走访调查,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察看成立商会的基础和条件。二是周密安排,有序推进。在筹建过程中,引导在当地创业有影响、在老乡中有威信、热衷于公益事业的成功人士成立外埠商会筹备委员会,精心指导筹备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职责任务,帮助开展筹建各项准备工作和办理有关手续,直至首届会员代表大会圆满召开为止。

  二、抓管理,重规范,增强商会活力

  1.自愿入会,民主办会。外埠商会作为民间组织,必须坚持自我管理的原则,即按照“自愿入会、民主办会”的组织原则,实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教育”。修水县八个外埠商会和一个外埠行业商会都是坚持入会自愿、经费自筹和会务自理的原则组建的。有的商会在管理方面还有一些自已成功的做法。如深圳商会的会费收缴采取会员融资,然后商会以融资的利息作为会费,目前该商会的会费非常宽裕。

  2.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外埠商会应自始至终加以规范,方能有序地、持久地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我们做到建会前调研、建会中指导、建会后规范三个环节,确保了外埠商会组建质量。一是各外埠商会在筹备阶段就严格依法依规进行运作,各项筹建程序一环扣一环,有条不紊。如外埠商会在当地无法注册,县工商联对外埠商会采取挂修水分会的名义,使得商会注册合理合法进行。二是切实加强指导,引导外埠商会制订各项制度,包括思想、组织、服务、形象、班子建设等各个方面,搞好商会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商会规范化建设水平。近年来,我们通过制定会长办公会议制度、会费收缴管理使用制度、商会与政府沟通联系制度及实施《加强外埠商会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等各项规章制度,使外埠商会工作日趋规范化、制度化。

  3.丰富活动,增强影响。发挥商会积极作用,增强商会的活力和社会影响。一是积极推荐外埠商会会员担任修水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县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副会长)等职务,增强政治和社会影响力。目前,温州、深圳、义乌、佛山、广州、上海、北京、东莞等8个商会都有2-3名骨干成员担任县政协委员或县人大代表,有的是县政协常委,还有2名外埠商会会长担任市政协委员。11个商会会长、名誉会长、副会长推选为县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副会长)。二是每年新春茶话会和在返乡创业人士座谈会上,都会邀请各外埠商会的代表欢聚一堂,话乡音、叙乡情,共话修水发展;每年在全县三级干部会上对优秀外埠商会进行表彰,并召开“成功创业人士表彰大会”,对回乡创业的成功人士进行表彰。每年春节过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外埠商会走访慰问、召开座谈会。三是开展商会招商活动。在深圳、广州、佛山商会都举办了修水县招商引资推介会,掌握了大量的招商信息和资源。

  三、抓引导,显功能,发挥商会作用

  1.引导商会“走出修水,放大修水”

  (1)发挥商会“娘家”作用。外埠商会是修籍创业人士的娘家,是维权、交流、互通信息的一个好平台。在外打拼确属不易,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有时合法权益也受到侵犯。商会成立后,立即组织维权,并聘请专业律师。几年来,外埠商会参加维权28起,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各外埠商会经常开展活动,影响不断扩大,凝聚力不断增强。修水籍创业人士入会的积极性高涨,目前各商会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如温州商会从成立时的60名会员发展到了现在的150多名会员,有的商会现有会员达到200多人。

  (2)发挥商会桥梁纽带作用。外埠商会是“联络家乡的‘接待办’、回归工程的‘联络办’、宣传修水的‘外宣办’”。通过外埠商会这个组织,让县委、县政府更多地了解了在外修水籍人士的思想情况、创业环境,进一步拓宽了对外交流合作的渠道。在外修水籍人士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积极协助家乡搞好宣传、发布招商引资信息,通过“以商招商”,开展信息交流和招商合作以及缔结友好商会等活动。有的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在积累了相当的资金后,又回到家乡进行投资,回报家乡,成为推动修水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2.引导商会“回归修水,壮大修水”

  (1)大力推进返乡创业。外埠商会充分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积极宣传家乡、推介家乡,在提供信息、招商引资等方面为家乡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修水县返乡创业政策出台后,近两年来有6个外埠商会组织会员抱团回家乡创业发展。温州商会回乡创办了投资3.2亿元的“温州创业园”;义乌商会回乡创办了投资5.1亿元的“修水义乌创业园”,义乌商会名誉会长徐传华回乡创办了投资5.5亿“修水辉运创业园”;深圳商会回乡创办了投资7亿元“深圳创业园”,会长朱小湖回乡创办了“鹏创汽车贸易城”、“修水新国线出租车公司”和“修水中心城”,卫浴五金商会回乡创办了投资2.4亿元“东辉卫浴产业园”,上海商会和广州商会回乡创办了投资2.8亿“江西达星商贸物流园”。目前修水返乡创业风生水起,热浪涌动,已成星火燎原之势。至目前,全县共引进返乡创业人数4704人,创办项目259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8.4亿元,创办其它经济实体1846个。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51个,占项目总数32%,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3个。返乡创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新亮点和新的增长极。

  (2)大力参与家乡事业。通过考察推荐部分外埠商会会员担任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一方面把他们收集到的意见建议通过人大、政府、政协进行直接有序反映,为政府主导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另一方面激发在外创业人士参与家乡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几年来,各外埠商会经常开展献爱心活动,动员会员在自己发展的同时,参与家乡公益事业。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外埠商会为抗灾赈灾、光彩事业、新农村建设、扶贫助学及慈善等公益事业捐款达1000多万元。特别是2011年修水“6.10”洪灾时,县工商联向外埠商会发起救灾捐款倡议,他们在第一时间组织会员捐款,会员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当时已组建的三个商会(温州、深圳、义乌)共捐款300多万元。2011年组建的佛山和广州商会组织会员捐给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扶助基金会”和慰问县敬老院五保老人达50多万元。

  3、大力改善工商联工作

  (1)优化了组织结构。县工商联现有班子成员26人,其中有兼职副主席(副会长)22人,有11个外埠商会会长、副会长为兼职副主席(副会长)。班子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年龄结构更加优化。二是文化程度大幅提高,班子成员大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县工商联组织结构,由原来的封闭内向型向开放型转化;县工商联的网络触角,也由县内伸长到了国内有影响的大中城市。

  (2)提高了知名度。为更好的配合县里的中心工作,工商联与县移动公司创建了我县在外创业、务工人员的信息平台,定期发布我县企业招工、用工信息,鼓励他们回乡就业;县里做重大决策也会想到工商联,修水县将今年列为整村移民搬迁启动年,县委县政府要求县工商联与各异地商会会员宣传政策,请他们出面做好当地老百姓工作,促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通过外埠商会的组建,我县各乡镇和部门为抓住全县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这个人脉,纷纷通过工商联和外埠商会的老板联系,县工商联在全县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3)有为才能有位。县工商联通过组建外埠商会,商会班子成员纷纷返乡创业,为修水招商引资、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县工商联做到了有为有位,县委、县政府对工商联也厚爱有加。一是财政预算的增加。工商联工作经费近年来由原来的5万元提高到了15万元,非公党工委财政预算10万元;二是工商联干部得到了重用。2012年一名副主席调到县水电局任副局长,原秘书长担任副主席;三是成立了县非公党工委,选调了两名事业编制工作人员。

  外埠商会的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处于摸索、起始阶段,还有许多工作值得我们去做,如加强外埠商会党组织建设、促进外埠商会正常高效运转、拓展外埠商会工作领域等方面,我们今后更要注重总结经验、创新思路,进一步加强外埠商会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
0
打印此页 | 关闭窗口